画里画外,他的经历本身,便是中国电影界的宝(3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重导《青松岭》时,刘国权导演指名要李前宽当场记,“我喜欢这个小伙子,聪明好学,为人正派,是个导演料”。李前宽除了观察导演怎么拍戏,还把演重导《青松岭》时,刘国权导演指名要李前宽当场记,“我喜欢这个小伙子,聪明好学,为人正派,是个导演料”。李前宽除了观察导演怎么拍戏,还把演员的位置,道具的摆放,演员的调度等等,一丝不苟地画在特制的场记表上。刘导非常满意,对大家说:“对这个戏第一个熟悉的是我,第二个就是李前宽。”
自从被任命为总导演那天,李前宽就说,总导演就是总当导演,总在导片子。在他看来,导演是没有固定岗位的,只要在为电影的事操劳,就是导演的工作岗位。王霆钧认为,李前宽导演不是倒在养病的床榻上,而是倒在了导演岗位上。如今,让王霆钧感动的是,近一年来,在线阅读的很多网友和身边的朋友都在为这本书的出版费心尽力。当电影出版社决定出版的时候,“我将此事告知萧老师,她很高兴。我想倘若李导地下有知,也会感到欣慰吧”。
在王霆钧看来,在当代电影艺术家中,很难有谁能够超越李前宽对电影的贡献,“他不仅仅局限在电影创作上,而是对中国整个电影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,比如央视电影频道的开通、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建成,还有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促成和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》的颁布等,这些都是泽及后世的作为”。
赵心水导演让李前宽全权负责选演员工作。当时,李前宽看了中国话剧院演员石维坚在话剧《枫树湾》中的表演,觉得他很适合扮演《熊迹》的男主角。但因为家庭有历史问题,单位不让他上银幕。李前宽想,既然能在舞台上演主角,为什么不能在银幕上演主角呢?原来,“文革”中石维坚的父亲和“台属”继母双双遭到批斗,二人不忍受辱携手跳江自尽。在北京地安门后门桥石维坚的家里,李前宽同他长谈了几个晚上。李前宽决心为他争取这个机会。
悄悄报考
近日,中国著名导演、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李前宽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,王霆钧、王乙涵合著反映李前宽、萧桂云电影传奇的长篇报告文学《画里画外》,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。
李前宽鞠了一躬,说:“田老师,我就要到长影报到去了。你可要保重啊!”田老师凝视他片刻,上前一步,伸手在他肩上重重地拍了拍,沙哑却语重心长地说:“前宽,到长影好好干,事业是干出来的,不是说出来的。”过了一会儿,他从笔筒里抽出两支毛笔说:“前宽,这是我在日本留学的老同学王式廓送给我的狼毫笔,送给你吧。” 李前宽没想到和田老师的这次见面竟然成了诀别,这两支笔也成了永远的纪念。但老师说的话像在心里种下的种子:“前宽你应该学导演,走我的路。我是先学美术后改导演的。学美术对你没有坏处,它可以锻炼你的观察力、记忆力以及造型能力。世界上好多大导演都是干过美术的,像苏联的爱森斯坦、库里萧夫,日本的黑泽明,包括中国的许幸之、凌子风等等,都有很好的美术功底,他们的分镜头剧本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画出来的。以后你也走这条路。”
1942年冬月,李前宽出生在大连,在学校,他就能写能画能唱又能演,还是学校文艺大合唱的指挥。1959年夏天,18岁的李前宽顺利通过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的复试。但他同时得知:这一年北京电影学院增设了电影美术系。“电影美术,既有美术又有电影,多好!”于是他又悄悄报考了向往已久的北京,很快就接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“准考证”。时间紧迫,李前宽赶路时,考试就已经开始。等李前宽深夜到北京下了火车,一路打听到位于小西天的电影学院时,监考老师说:“你怎么才来?素描和设计都已经考完了。”李前宽心里一凉,连忙说:“老师,我接到准考证连一天都没耽误就来了。你就让我考吧。”后来,他破例直接参加摄影系素描考试,设计考试单独安排补考。发榜时李前宽不仅成绩很好,复试时有位教授说,“这孩子的才思和反应应该考导演系”。
上世纪七十年代,全国各地文艺团体还处在“斗、批、改”的氛围中,演员能参加电影拍摄,可以看作是被落实了政策,也必然为他们后来的艺术生涯铺平道路。李前宽在那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副导演,却凭借超强能力,促成十位演员走上银幕,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执着的担当,令人敬佩。
1975年,长影准备恢复生产故事片,厂里将李前宽调到故事片组担任副导演。他第一次外出组稿便带回了反特故事片《熊迹》的剧本。《熊迹》的作者是公安部创作组作家王文林,五十年代曾给长影写过《铁道卫士》。当时,导演电影《冰山上的来客》而享有盛名的赵心水导演正憋着一股劲想拍好片子,看到《熊迹》剧本的惊险样式,十分兴奋。厂里决定由他导演,李前宽做副导演。
文章来源:《电影文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dyw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720/931.html